這套房子建于40年前,一套僅9坪的蝸居重新改造后,變成溫馨舒適居室,室內擁有了4間臥室還有大客廳,看著不顯擁擠,讓一家4口住非常舒適。
這套9坪的老破小,長方形結構, 最大的優點是擁有3米的層高且里面沒有墻體,所以重新改造要好好利用層高。先來說蝸居內住的家庭成員, 是由4個女人組成的三代人,外婆、媽媽和女兒,還有姨媽。家雖然面積很逼仄,但她們的生活里依然有詩和遠方。
▲首要解決的是房間問題,原來是女兒和媽媽睡一間房,但隨著女兒年齡的增長,需要獨立的空間以及學習區,1坪的層高就比普通平層高一些, 在房子正中間規劃成「兩層」,由4間臥室構成,既要考慮好穩定性,還要保證上下空間的舒適性,尤其在上層站起來不要碰到腦袋,下面跟我一起去看看改造后的實景。
玄關
▲推門即玄關,地面以兩種材質分割,鋪了水磨石的區域是廚房和玄關,由于空間不大,讓其規劃在一起。小廚房將烹飪區和洗菜區設計成相對,留夠過道空間,方便炒菜。
▲玄關與室內之間設計了可隱藏的推拉門,她們愛吃炒菜,當制作中式菜肴的時候就將移門關上,讓油煙不會全屋飄蕩,窄框的黑色移門,通透又有質感。
▲鏡頭向左轉,是她們換鞋柜,這里的功能很強,將冰箱和洗衣機完美嵌進柜體里,表面均采用極簡無拉手設計,甚至還貼心的設計了換鞋凳和儀容鏡。雖然小,但依然對生活充滿熱情,讓自己每天都精致的出門。
▲打開柜門看內部,收納量很強,有高有低的層板,可收納平跟鞋,運動鞋甚至高跟鞋。洗衣機上的層板,可以收納很多衣物,盡量選擇以折疊為主,增加收納。在深圳,不需要厚棉被,所以設計的層板以單被為準。
走廊
▲連接兩區的走廊,設計了與鞋柜同厚度的收納柜,還是白色加+極簡設計,打開后,內部構造很驚喜。這個區區9坪的空間,竟然有20多立方的收納柜,實在很驚艷。
臥室1/姨媽臥室
▲走廊正對的第一個「臥室」,是給姨媽留的,里面僅僅只有一張床的空間,但設計卻讓人稱贊,大平頂安裝小筒燈,不擔心光線不夠,背景更是暗藏暖色光源,還有層板可以放書,或者水杯。天然的原木色與白色搭配,給到她無盡的溫馨感。
多功能空間
▲往里走,就進入她們4人的核心空間,這里實現了客廳和餐廳功能。這里3米的層高盡情展現,完全沒有壓抑感,選擇百葉簾沒有布藝窗簾帶來的沉悶,讓空間更加敞亮。
▲外婆與客人
▲整面墻到頂的3米高收納的全是書,是女兒的學習資料,內部加入燈光效果,十分迷人。現場定制的卡座式「沙發」,南邊與西邊呈「L」型,并將女兒的書桌規劃進墻角。這樣設計,就算4口人在家看電視,閑聊一點不擁堵。
▲電視被藏進高柜里,打開后,就能看電視了。
▲這張白色餐桌,就是她們4 人的餐廳,平時在這里吃一天三餐。從頂上安裝下吊燈距離餐桌最佳的60公分高,燈光一開,營造出迷人的用餐氛圍。
臥室2/外婆臥室
▲細心的你興許發現了第二個「臥室」,沒錯,在餐桌后面,與姨媽臥室并排,只不過「移門」設計在南面,這里是外婆的休息區,將朝南的「臥室」給她,陽光更好。內部同樣設計,同樣床品,非常好看。
二層
▲在外婆的「房間」安裝了樓梯,通向二層,上面是女主人和女兒的空間。3米高設計二層,最擔心的是層高問題,但這一切已經不存在,這里不僅有寫字區,還有大量的收納柜。寫字區與睡眠區呈高低狀,因為人休憩的時候躺著,不用全身站起,不擔心碰頭。
▲俯瞰一層
▲從二層俯瞰一層,家居布置整潔合理,甚至連沙發卡座都全帶抽拉式收納柜。
▲二層寫字區
▲二層開燈效果
▲靠南的小「臥室」選擇了透明玻璃,光線自然引入,不擔心采光問題。再安裝上百葉窗簾,實現夜晚與白天的切換,讓休憩不被強光打擾。
衛生間
▲小衛生間還是在原來的位置,洗手盆與淋浴區分開設計,雖然在二樓上衛生間不太方便,但對于女主人來說,這個小家已經讓她非常滿意。
今天的案例到此就分享完了,如此令人小的空間,卻有如此驚艷的設計,的確很完美。雖然小面積住著有諸多不便,但只要用心將小家布置一番,讓它實現更多可能性,住著才更加舒適,生活更美好。祝福她們4個女人,生活美滿。